市民邮箱 用户名: 密码:
简体版 | 繁体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浏览
首 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人防信息 应急救援 工程管理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人防博览 公众参与
公告公示: 2017年度人防网站工作报表     2017年度杭州辖区防护设备企业厂区生产质量检查情况公告    
  
人防危机是什么
来源:七○一管理所所长 徐宏 发布时间:2013-03-19 10:42:00 视力保护色:
 

 

  一、责任危机
  2011年“金盾—11”人防演习。在演习后的宣传或总结中,常提到一个词:说这是杭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防演习。其实,非也!1973年11月2日全市开展的分昼夜两次进行的防空演习,仅进洞隐蔽的市民就达10万之众(见《杭州市志》第8卷)。当然,那是在“全民皆兵”的年代。人防的演习在当时是家常便饭,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实兵实装”拉动。不可否认,这些演习增强了民众的人防意识,人防系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尽在其中。
  和平是个好东西。和平也是把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讲,和平日久,人们的战争意识就淡漠了。这对战备部门来说,无疑是灾难性。
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人防系统开展工作遇到的阻力前所未有。不受重视、不被关注,边缘化、没地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你跟人家讲建防空洞的重要性,完全是东风射马耳。在人家兴高采烈举起酒杯时,你告诫:“当心,头顶上会有飞机来轰炸。”人家一准当你脑子进水。这种人防工作与时局方榫圆枘的现状,削蚀人防的责任心,是必然的。
  最为关键,也是十分要命的是,人防系统内部也随着太平已久的年月,消磨了已有的警惕性。不无夸张地说,有一定数量的人防人,自己都不相信会有战争爆发、身边潜在着战争危险。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也许永远都派不上用场的工作。甚至怀疑:辛辛苦苦搞的人防建设,在未来战争中能发挥作用?
  省人防办前一任主要领导,曾搞过一次全省人防系统“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人防如何应对”的大讨论。市人防办一位在任仅一年多的主要领导,曾突然袭击式组织过一次夜间紧急拉动。现任省办主要领导连续多年进行“金盾”系列检验性演习。这都是基于和平日久,人防系统警惕性是否放松、使命感是否缺失的考虑,甚至是担忧。
  担忧不是多余的。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的人防系统,责任心大不如以前,这应该是事实。不信,仔细观察一下: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习惯吗?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吗?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吗?
  我们经常性地向社会宣传,要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反躬自问:人防系统自身具备这种观念和意识吗?
  人防,社会不把你当回事,你再不把自己当回事,那真的会像过去形容旧社会穷人的处境“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意识的缺失,势必肇致责任的懈怠与危机。这肯定是因果关系!
  二、体制危机
  “体制”一词,现在业已成为习惯用语。在很多的场合频繁出现,都是用作说明问题的关键和事物的根本。有一古语“执牛耳”,体制即牛耳。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现如今中国社会许多的问题积重难返,仍是体制的问题:政治体制。邓小平早就说过“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今年全国“两会”后,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强调:“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建设成果都将得而复失。”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人防的体制坚如磐石,六十多年几乎没有大的变动。小的改革有之,但无伤大雅。体制的稳固,有事业连贯性和持续性的优势,也会有放大弊端、产生惰性的劣性。因体制的相对稳定和一成不变,使得人防在与经过改革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各行各业相比较之下,显得年迈而落伍。与现实社会,似乎隔着若干个“代沟”。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辞。
  这不能责怪于人防。人防系统的干部职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而且也积极努力过、勤奋探索过。像开放一直被罩着神秘色彩的防空洞,实行创利创收;扩大原先仅为战备设置的指挥通信设施,为城建城管服务。如开展 “市场”“战场”联通的讨论;尝试 “民防”“人防”移动的路子。包括在社会热议“姓资”“姓社”时,人防也出现过“属军”“属地”的激辩。更有甚者,人防机构还发生过划入军事机构(人武部),归入城建部门的反复曲折历程。
  这些探索尝试,都不能算作人防的改革,因为多数无功而返,铩羽而归,最终又回到人防固有的体制内,还是在自家的小圈子里打转转。
  人防固有的体制是军地双重领导。正是在这种双重性的体制内,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防空事业,有着两重可供开拓和施展的空间;也处在“左边无依无靠,右边什么够不着”的处境。开高规格的人防会议,会发现一个十分独特的会场现象:主席台上和台下前三排全是穿军装的,后边端坐的才是真正干人防活的 “老百姓”。军队首长讲的全是应战准备的部署,政府官员讲的则是应急建设的方略。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分歧。所以国家人防办在近一段时间,大谈特谈“融合发展”。“融合”不就是想将这两大块的分歧合二为一吗?
  合二为一的“融合”(或称“融入”)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其实多年来人防一直在努力“融合”:改革开放初期,人防提出“平战结合”。不可否认,这一结合是有成效的,也多多少少洞开了人防的一线天地。但始终未能处理好的是立足于“平”,还是侧重于“战”的矛盾。再说,沾着“战”的属性,总给人以缩手缩脚的羁绊;前些年,人防又提出了“防空防灾一体化”,本人就此写过一篇拙文,冒昧提到“一体化”不啻逻辑有问题。事实上,从体制上讲,防空防灾是两张皮,粘合不到一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防啊人防,都是体制惹的事。
  三、发展危机
  其实,发展危机是体制危机的衍生品。体制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出路,就势必有了发展。人防在固有的体制内,发展何其难也。
  试举两例:
  一是地下空间。这是个新概念(现在也不新了)。在多数中国城市决策者们尚无地下空间概念的时候,人防就已经涉足其间。人防的主要场所在地下。一推理,一演绎,就想到了整个城市的地下。把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出来,对城市建设功德无量,还能带动人防的发展。于是,人防就开始了作地下空间这篇大文章。写论文、做宣传、编规划、揽项目。可惜的是,这些未雨绸缪的工作并未完全彻底进入当时城市决策者的主体意识中,他们仍惯性地扩展着城市、建造着高楼、加宽着道路。当发现这种摊大饼式的城建模式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时,才关注起地下空间。但为时晚矣,城市空间已拥挤不堪。人防难能可贵就在于:自始至终孜孜以求在开垦着地下空间:挖隧道、建过街通道、造防空地下室、修避难场所、辟“第九候车室”。问题是,这些工作有多少真正改变了城市的布局,有多少给人防工作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关键是,向地下空间进军,是人防发展的方向吗?还要一个问题:在去年颁布的《杭州市关于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中,人防并未被赋予主打职能,仍处在辅助的地位,仍是小打小闹的角色。
  二是防灾减灾。这一点,更多的话本人不想再讲。在这方面,人防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与开发地下空间如出一辙、一脉相承。边缘化地小打小闹可以,手伸长了,有越职越权之嫌。再说,人防也没有能力大包大揽如此之“大工程”。有时,我看到“民防局”三个字,对比着国际惯例和发达国家的体制,心里总有一种酸楚感,不是个滋味。
  人防的发展危机,就是人防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人防何去何从,这是人防决策者需要思考,尤其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回答并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顶层设计”会很难。因为军事机关对属于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人防办,有着隔行隔山的阻碍;而地方政府对拥有战备性质的防空机构有着“事不关己”的偏执。
  在没有顶层指路铺路的情况下,只有靠人防自己去闯世界、找出路。怎一个“闯”字了得!整体性突破发展不太可能,只能是局部突破,单向发展。做强做大人防主业是关键,也是根本。各地富有成效的实践,给我们以启发:如突出人防行行政执法,如开垦地下资源,如独辟民防宣传教育溪径,如专司一个灾种救援,如开拓信息服务渠道,如与应急办业务接轨,不一而足。这些努力或许能够孕育人防的新生。值得期待!
  说实话,有关人防发展这一重大课题,还真不是我辈所思所虑,进而杞人忧天说三道四。本人写的文章,多半带有过度的低沉,这绝对不是性格使然。艾青有首著名诗句,曾被温家宝总理引用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四、能力危机
  能力危机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才危机。
  人才在中国命运多舛。自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后,这些年的中国对人才有了一个逐步上升,且持续重视的时期。
  人防对人才的聚集,也有过“蜜月”期。那是在人防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深挖洞”召集了一大批人才汇集于人防麾下,这里有部队的精英,地方的才俊,还有院校的翘楚。促使人防在那一时期走过一程畸形却属峥嵘的岁月。随后,沉寂了。沉寂后的人防机构一缩再缩,编制一减再减。许多的精英才俊都作“孔雀东南飞”。留下的终老南山,虽热情不减,但精力有限,激情不再。树挪死、人挪活。难以“挪活”的人防人才尽管固守着这方天地,执着这份天职,但毕竟归于寂寞,甚至是落寞。本人曾在一篇小文中写过这么一段文字:到别的部门或单位去转转,一年半载,“面目”全新。而到人防来看看,十年八载,还是那些个熟悉且日渐“苍老”的面孔!难登层楼,只能道“天凉好个秋”!
  需要感谢的是,最近这几任来自地方上的市人防办主要领导(以前市办的主要领导多来自部队),深知人才重要,又深感人才匮乏的困惑。在利用自身优势,开拓人防新局面的同时,大力招聘引进人才。这些年,市人防办从机关到直属单位,“面貌”大为改观,充满朝气,富有活力。“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遗憾的是,几任领导都似作“昙花”,缺乏人才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记得当年引进第一位“高工”时,一位办领导在多个场合,不无炫耀地向众人介绍“这是我办的高工”。也记得当年人防办总算有了一位研究生,被委以多项调研重任。可惜,不出数年,人家跳糟了。本人在办当时的内网上发了感慨:一声叹息!
  干任何事业都需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招聘人才是一条路,培养人才也是路一条。要两条腿走路。某种程度上讲,发现和培养人才尤显重要。客观地说,现在人防不匮乏人才,关键是如何发现与培养。没有发现与培养,就会荒废一批人,贻误一代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如何发现与培养人才,这是一篇大文章。文章的起笔在于事业:事业发达,人才兴旺。人防,有人才施展、人才成长的事业吗?本人找到一个自认为较好的例子,可资借鉴:铁路。火车在近代属于朝阳产业。然而,当飞机、快船、汽车登场后,火车在许多国家没落了,沦为“夕阳”:惨淡经营,前途堪忧。而在中国,铁路建设重新崛起。近十年来,更是摆脱沉寂,华丽转身。这主要依靠于人才,得益于科技创新。提速、动车、高铁、电气化、磁悬浮。以至于逼停了飞机航班的运行,挤压着高速公路的扩建。事业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相关的腐败另当别论)。
  半军事化铁路系统创造的业绩,能否为准军事化的人防系统提供样板?
  “我愿人防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附件:

      

      

      

      

      

      

      

      

      

      

      

      

      

      

相关信息:
www.28365.365.com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粮道山23号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 05079592  网站标识码3301000043   网站地图
技术维护:华数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
建议IE7.0,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人防网站2015年点击数为:358763 人次